Quantcast
Channel: Glo's New Deep » Artistic
Viewing latest article 5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

《天與地》:你已經選擇了

$
0
0

 沒有逐集追看《天與地》,前後大概看了數集,播放大結局時,恰巧空閒在家,也就看了。

大結局像之前每集,能獨自成章,可看性頗高,金句連連,好些場口看得人激動,非常慶幸收尾有驚無險,無老套爛尾收場,當然可以拍得再偏峰點。

例如鼓佬為救小孩碌落樓梯致死,那小孩正正叫「家明」,因果循環,一命換一命。冷漠水瓶如我,第一個反應是:「哦……咁樣樣呀……」(?!!)

個人沒有宗教信仰,傾向相信,即使沒有因果、沒有地獄,還是會選擇做好人,因為大部分人,都如鼓佬,終究有良心,做好事,會心安理得點。所以他其實不用慘死,救起的小孩是任何一個小孩也可以。

又如黑仔,當探長說他夠運,殺了人也沒有報應,他反駁說自己也在承受惡果,那惡果,原來是孤獨終老。

立刻聯想到活地亞倫的《Matchpoint》,男主角也殺了人,竟然靠好運蒙運過關,事後人財兼得,又一條好漢。這結局,較有型也較寫實。劇中兩名男角都有報應了,為何不做一個control experiment(!),看看沒報應那位如何生活下去?這才像人生呀。

當然大家寧相信因果循環,也不想承受命運難料的無力感,感性的結尾,令大家好過點吧。

個人認為劇中的政治諷喻很少,亦說得很白,主體還是談人生抉擇。隱約感到編劇希望觀眾能遵從劇中提倡的獨立精神,由自己去演繹,所以毋須跟隨任何人的劇情大解構,又不是中學生唸中國文學,要背誦作者寓意來答題目。

自己就特別愛結尾的平行時空,沒有《作死不離三兄弟》那種「只要做你熱愛的事,就會成功」的理想主義(託福沒有編排青春劇情節,令樂隊成名!),又沒有低估觀眾智商,營造「如果你做了另一個選擇,結果就很不一樣啦」的非黑即白,劇中主角即使做了另一些抉擇,走另一些路,只要堅持做自己,最後還是會在同一終點出現。

那個終點,對主角來說,就是大家一起夾band玩音樂,原本的他們在啟德機場,另一時空的他們在舊樓天台實現自我。

妥協、顧慮、受現實鞭撻,在任何時空下都一樣要做。只要你不受世俗對「成就」的定義來決定人生,你也可達成理想。

特別觸動我的,是鼓佬在另一時空,不搞社運贖罪,連工會派傳單也不看一眼,反而做一個營役的中環人,養妻活兒。

原本的鼓佬,為了「理想」、「公義」,冷落了妻子,令婚姻破裂。到底哪個鼓佬,妥協更多,更失敗?是為「理想」那個,還是為「搵食」那位?

還有富婆Emma,在另一時空嫁了一樣是上等人的律師,但她,還是會被出身普通的黑仔吸引過去。

豐足的現狀,無法填補她心靈空虛,她心底仍然渴求一個exotic的人。

被片尾曲《年少無知》洗腦,「如果命運能選擇‧‧‧‧‧‧」不停loop,隨音樂唏噓數分鐘後,再抽離想想自身,唉,其實也沒得「如果」,自己早就選擇了。

正如多情傻佬會問:「如果重頭選擇,我會做浪子,還是已婚男人?」

親愛的,要做浪子,你早就做了,你已經做了選擇。即使重頭再來,原來時空沒有的機會,另一時空也未必有。況且,有些人,像劇中的Jessica,有沒有機會認識也好,最終也只會是過客,再下刪數百字覆述《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》第一章‧‧‧‧‧‧

像我這種毫不浪漫兼分心去想「『Rock n Roll』唔係用單數動詞咩?」的趕客女子,註定無法坐定定追劇。



Viewing latest article 5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

Trending Articles